课程简介
动车组辅助系统装调具有很强实践性和技能性,要达到课程要求,必须通过项目式训练,才能提高动手能力和实操技艺。内容结合CRH3型号动车组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综合学习训练,实现基础与专业的相互转换,充分开发、利用资源、融于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课程目录
-
项目一 动车组辅助供电系统检修
-
项目二 动车组空调系统检修
-
项目三 动车组车内设施检修
-
项目四 动车组车门检修
-
项目五 动车组司机室检查
-
项目拓展 其他检修
课程标准
动车组辅助系统检修课程标准
课程代码:0500634 | 课程性质:必修 | 开设学期:第5学期 | ||
适用专业: 动车组技术 | 编写执笔人及编写日期: | 张川宝 | 2013.9 | |
计划学时:72 | 学分:4 | 审定负责人及审定日期: | 高松 | |
授课单位: 自动化工程系 | 教学单位主任及审定日期: | 王凤华 | ||
合作企业:唐山轨道客车有限责任公司、北京腾实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
企业参加编写人员:王蒙蒙、张蒙 | ||||
一、课程定位和设计
1.性质与作用
(1)课程的性质
本课程是动车组技术专业的专业必修课程,是校企合作开发的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化课程。
(2)课程的作用
本课程面向动车组生产企业、运用企业的调试、检修岗位,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获得CRH3动车组辅助变流器工作原理及试验方法、充电机与蓄电池功能分析及调试、交流电源分配原理、照明电路原理与分析、空调系统原理与试验等方面的知识,通过学习,使学生具备独立或与人协作完成一个工作任务的能力。
(3)与其他课程的关系
前导课程主要有专业基础课《电工基础》、《电子技术基础》,专业课《动车组构造与设备安装》、《动车组电机与电器装调》、《动车组牵引与控制系统装调》,后续主要课程有顶岗实习与毕业设计等。学好该课程可以为后续的学习做好知识的铺垫。
2.设计思路
本课程的总体设计思路:采用任务引领、实践导向课程思想,将知识学习、职业能力训练和综合素质培养贯穿于教学全过程;构建校企结合、工学结合多元化的实训教学环境,能力训练与职业资格证书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全面体现高等职业教育的新理念。
教学过程打破传统的学科型教学按知识体系的逻辑顺序模式课程设置模式,按照“以职业活动的工作任务为依据,以项目与任务作为能力训练的载体,以‘教、学、做一体化’为训练模式,用任务达成度来考核技能掌握程度”的基本思路,紧紧围绕完成工作任务的需要来选择课程内容,变知识学科本位为职业能力本位,打破传统的以“了解”、“掌握” 为特征设定的学科型课程目标,从“项目与职业能力”分析出发,设定职业能力培养目标;变书本知识的传授为动手能力的培养,打破传统知识传授方式的框架,以“工作项目”为主线,创设工作任务,结合职业技能证书考证,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本课程以学生就业为导向,在进行企业实际工作情况和岗位调查,并与行业技术专家对工作岗位分析的基础上,共同制订了本课程的典型工作任务;在典型工作任务的基础上找到具有工作情景的多个训练项目,并对每个项目明确各项任务的要求等,突出了工学结合与职业素质的培养,满足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需要。
二、课程总体目标
培养学生掌握动车组检修技术的基本理论与相关实践技能,掌握相关项目的实际操作过程,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独立学习及获取新知识、新技能、新方法的能力,与人交往、沟通及合作等方面的态度和能力。
1.专业能力
能够读懂CRH3电路原理图并掌握各辅助电气系统的原理;能够熟练的对CRH3动车组辅助变流器进行试验;能够对CRH3动车组电池和充电机系统进行调试;能够对交流电源分配电路进行调试;能够对照明系统进行调试;能够对空调系统进行调试,
2.方法能力
能把握机遇,正确评判自己;能够独立学习,获得较强的自学能力和决策能力;学会行业借鉴、行业搬家;能够根据工作任务,通过自我探讨、协作讨论,提高实践动手能力;会科学分析并解决工作中出现的问题。
3.社会能力
具有同学间的技术探讨和技术合作能力;作为社会一员能明确责任,甘于奉献。具有一定的岗位意识和环境保护意识;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具有较好的语言及文字表达能力。
三、学习项目学时分配
项目名称 | 子任务 | 参考学时 | |
1.CRH3动车组辅助变流器原理分析与试验 | CRH3动车组辅助变流器原理分析与试验 | 14 | 14 |
2. 电池充电机和蓄电池功能分析与调试 | 电池充电机和蓄电池功能分析与调试 | 14 | 14 |
3. 交流电源分配原理分析与调试 | 交流电源分配原理分析与调试 | 14 | 14 |
4. 照明电路原理分析与试验 | 外部照明原理分析与试验 | 6 | 12 |
内部照明原理分析与试验 | 6 | ||
5.空调系统原理分析与试验 | 空调系统原理分析与试验 | 18 | 18 |
合 计 | 72 |
四、项目教学设计
1、CRH3动车组辅助变流器原理分析与试验项目教学设计
子任务1 | CRH3动车组辅助变流器原理分析与试验 | ||
职业能力目标 | 主要训练项目或任务载体 | 学习内容 | 教学方法建议 |
能够读懂CRH3辅助电路原理图,掌握辅助变流器的原理;能够熟练的对CRH3动车组辅助变流器进行试验。 | CRH3动车组辅助变流器试验 | 主要部件原理分析、电气原理图分析、测试软件的使用方法、辅助变流器试验步骤。 | 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教学组织模式,通过问题引导、演示和动手相结合安排学习任务。 |
1.教学过程组织与实施思路 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教学组织模式: (1)独立制定工作计划阶段:学生按照课题实际需要,自己独立确定各自的工作计划, 包括:工作步骤、工作时间、检验计划、需求计划、设备使用计划等; (2)决定阶段:各自的工作计划在组内共同讨论的基础上确定组中的实施方案; (3)实施阶段:学生按照选定的最终工作计划,各自独立完成自己的工作任务; (4)检查阶段:经常性检查,中间检查,自查,互查,教师检查交替进行,除对工作计划以内的内容进行检查外,还应对工作安全和质量保证进行检查; 2.学生课前准备与课后训练内容和方式 (1)课前准备收集信息阶段:学生了解课题工作要求,根据自己掌握的专业知识,独立收集、分析和整理信息; (2)课后训练内容和方式:对上课期间任务实施阶段的情况进行总结分析,查找不足,单独加强训练。
| |||
评价标准: 从知识、技能、态度三方面考核。其中知识考核采用卷面考核方式,技能考核以项目实施过程中的操作水平和项目报告确定成绩;态度成绩以工作工程中的学习态度、平时作业完成质量、课堂提问情况、安全意识、 合作意识而定。 |
2、电池充电机和蓄电池功能分析与调试项目教学设计
子任务1 | 电池充电机和蓄电池功能分析与调试 | ||
职业能力目标 | 主要训练项目或任务载体 | 学习内容 | 教学方法建议 |
能够读懂CRH3电池充电机和蓄电池外部电路原理图,掌握充电机和蓄电池的结构及原理;能够熟练的对电池充电机和蓄电池外部电路进行试验。 | 电池充电机和蓄电池电路调试 | 电池充电机和蓄电池结构及原理,外部电路原理图分析,相关单列调试验内容,BC上载软件的使用。 | 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教学组织模式,通过问题引导、演示和动手相结合安排学习任务。 |
1.教学过程组织与实施思路 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教学组织模式: (1)独立制定工作计划阶段:学生按照课题实际需要,自己独立确定各自的工作计划, 包括:工作步骤、工作时间、检验计划、需求计划、设备使用计划等; (2)决定阶段:各自的工作计划在组内共同讨论的基础上确定组中的实施方案; (3)实施阶段:学生按照选定的最终工作计划,各自独立完成自己的工作任务; (4)检查阶段:经常性检查,中间检查,自查,互查,教师检查交替进行,除对工作计 划以内的内容进行检查外,还应对工作安全和质量保证进行检查; 2.学生课前准备与课后训练内容和方式 (1)课前准备收集信息阶段:学生了解课题工作要求,根据自己掌握的专业知识,独立收集、分析和整理信息; (2)课后训练内容和方式:对上课期间任务实施阶段的情况进行总结分析,查找不足,单独加强训练。 | |||
评价标准: 从知识、技能、态度三方面考核。其中知识考核采用卷面考核方式,技能考核以项目实施过程中的操作水平和项目报告确定成绩;态度成绩以工作工程中的学习态度、平时作业完成质量、课堂提问情况、安全意识、 合作意识而定。 |
3、交流电源分配原理分析与调试项目教学设计
子任务 | 交流电源分配原理分析与调试 | ||
职业能力目标 | 主要训练项目或任务载体 | 学习内容 | 教学方法建议 |
能够读懂CRH3交流电源分配电路原理图,掌握交流电源分配原理;能够熟练的对CRH3动车组交流电源分配电路进行试验。 | 交流电源分配原理分析与调试 | 车载变压器、冷却系统、主空压机等部件结构及原理、外部电路原理分析、调试文件学习。 | 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教学组织模式,通过问题引导、演示和动手相结合安排学习任务。 |
1.教学过程组织与实施思路 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教学组织模式: (1)独立制定工作计划阶段:学生按照课题实际需要,自己独立确定各自的工作计划, 包括:工作步骤、工作时间、检验计划、需求计划、设备使用计划等; (2)决定阶段:各自的工作计划在组内共同讨论的基础上确定组中的实施方案; (3)实施阶段:学生按照选定的最终工作计划,各自独立完成自己的工作任务; (4)检查阶段:经常性检查,中间检查,自查,互查,教师检查交替进行,除对工作计 划以内的内容进行检查外,还应对工作安全和质量保证进行检查; 2.学生课前准备与课后训练内容和方式 (1)课前准备收集信息阶段:学生了解课题工作要求,根据自己掌握的专业知识,独立收集、分析和整理信息; (2)课后训练内容和方式:对上课期间任务实施阶段的情况进行总结分析,查找不足,单独加强训练。
| |||
评价标准: 从知识、技能、态度三方面考核。其中知识考核采用卷面考核方式,技能考核以项目实施过程中的操作水平和项目报告确定成绩;态度成绩以工作工程中的学习态度、平时作业完成质量、课堂提问情况、安全意识、 合作意识而定。 |
4、照明电路原理分析与试验项目教学设计
任务一 | 外部照明电路原理分析与试验 | ||
职业能力目标 | 主要训练项目或任务载体 | 学习内容 | 教学方法建议 |
能够读懂CRH3外部照明电路原理图,能够熟练的对CRH3外部照明电路进行试验。 | 外部照明电路试验 | 外部照明的组成、意义,外部照明状态信号、电源,外部照明的电气原理图及电路试验。 | 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教学组织模式,通过问题引导、演示和动手相结合安排学习任务 |
1.教学过程组织与实施思路 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教学组织模式: (1)独立制定工作计划阶段:学生按照课题实际需要,自己独立确定各自的工作计划, 包括:工作步骤、工作时间、检验计划、需求计划、设备使用计划等; (2)决定阶段:各自的工作计划在组内共同讨论的基础上确定组中的实施方案; (3)实施阶段:学生按照选定的最终工作计划,各自独立完成自己的工作任务; (4)检查阶段:经常性检查,中间检查,自查,互查,教师检查交替进行,除对工作计 划以内的内容进行检查外,还应对工作安全和质量保证进行检查; 2.学生课前准备与课后训练内容和方式 (1)课前准备收集信息阶段:学生了解课题工作要求,根据自己掌握的专业知识,独立收集、分析和整理信息; (2)课后训练内容和方式:对上课期间任务实施阶段的情况进行总结分析,查找不足,单独加强训练。
| |||
评价标准: 从知识、技能、态度三方面考核。其中知识考核采用卷面考核方式,技能考核以项目实施过程中的操作水平和项目报告确定成绩;态度成绩以工作工程中的学习态度、平时作业完成质量、课堂提问情况、安全意识、 合作意识而定。 | |||
任务二 | 内部照明电路原理分析与试验 | ||
职业能力目标 | 主要训练项目或任务载体 | 学习内容 | 教学方法建议 |
能够读懂CRH3内部照明电路原理图,能够熟练的对CRH3外部照明电路进行试验。 | 内部照明电路试验 | 内部照明的分类,内部照明的电气原理图及电路试验。 | 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教学组织模式,通过问题引导、演示和动手相结合安排学习任务 |
1.教学过程组织与实施思路 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教学组织模式: (1)独立制定工作计划阶段:学生按照课题实际需要,自己独立确定各自的工作计划, 包括:工作步骤、工作时间、检验计划、需求计划、设备使用计划等; (2)决定阶段:各自的工作计划在组内共同讨论的基础上确定组中的实施方案; (3)实施阶段:学生按照选定的最终工作计划,各自独立完成自己的工作任务; (4)检查阶段:经常性检查,中间检查,自查,互查,教师检查交替进行,除对工作计 划以内的内容进行检查外,还应对工作安全和质量保证进行检查; 2.学生课前准备与课后训练内容和方式 (1)课前准备收集信息阶段:学生了解课题工作要求,根据自己掌握的专业知识,独立收集、分析和整理信息; (2)课后训练内容和方式:对上课期间任务实施阶段的情况进行总结分析,查找不足,单独加强训练。
| |||
评价标准: 从知识、技能、态度三方面考核。其中知识考核采用卷面考核方式,技能考核以项目实施过程中的操作水平和项目报告确定成绩;态度成绩以工作工程中的学习态度、平时作业完成质量、课堂提问情况、安全意识、 合作意识而定。 |
5、空调系统原理分析与试验项目教学设计
任务一 | 空调系统原理分析与试验 | ||
职业能力目标 | 主要训练项目或任务载体 | 学习内容 | 教学方法建议 |
能够读懂CRH3空调电路原理图,掌握空调的工作原理;能够熟练的对空调系统电路进行试验。 | 空调系统原理分析与试验 | CRH3动车组空调的制冷原理、工作模式,空调电路的分析,空调的试验文件 | 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教学组织模式,通过问题引导、演示和动手相结合安排学习任务。 |
1.教学过程组织与实施思路 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教学组织模式: (1)独立制定工作计划阶段:学生按照课题实际需要,自己独立确定各自的工作计划, 包括:工作步骤、工作时间、检验计划、需求计划、设备使用计划等; (2)决定阶段:各自的工作计划在组内共同讨论的基础上确定组中的实施方案; (3)实施阶段:学生按照选定的最终工作计划,各自独立完成自己的工作任务; (4)检查阶段:经常性检查,中间检查,自查,互查,教师检查交替进行,除对工作计 划以内的内容进行检查外,还应对工作安全和质量保证进行检查; 2.学生课前准备与课后训练内容和方式 (1)课前准备收集信息阶段:学生了解课题工作要求,根据自己掌握的专业知识,独立收集、分析和整理信息; (2)课后训练内容和方式:对上课期间任务实施阶段的情况进行总结分析,查找不足,单独加强训练。
| |||
评价标准: 从知识、技能、态度三方面考核。其中知识考核采用卷面考核方式,技能考核以项目实施过程中的操作水平和项目报告确定成绩;态度成绩以工作工程中的学习态度、平时作业完成质量、课堂提问情况、安全意识、 合作意识而定。 |
五、课程建议
1.教学条件
(1)软硬件条件
实训场地:动车组实训中心
实训载体:动车组仿真实训系统、动车组检测车、多媒体设备
实训工具:计算机、电工工具
网络资源:校园网教学资源库
(2)师资条件
任课教师应具有本课程涉及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过程经历,并具备“双师”素质。
2.考核方式
本课程是考试课,采用百分制,由过程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组成。
(1)过程性考核(占比50%)
考核构成 | 比例(%) | 说明 |
五个项目成绩 | 80 | 五个项目的实训成绩 |
学习态度成绩 | 20 | 出勤、作业、课堂回答问题表现 |
(2)终结性考核(占比50%)
采用笔试考核,闭卷,用时120分钟。
考核构成 | 比例(%) | 题型 | 主要考核点 |
1.CRH3动车组辅助变流器原理分析与试验 | 20 | 填空、选择、简答 | CRH3动车组辅助变流器结构、原理 |
2. 电池充电机和蓄电池功能分析与调试 | 20 | 填空、选择、简答 | 电池充电机和蓄电池原理、结构 |
3. 交流电源分配原理分析与调试 | 20 | 填空、选择、简答 | 交流电源分配原理原理、结构 |
4. 照明电路原理分析与试验 | 20 | 填空、选择、简答 | 内部、外部照明组成,工作原理 |
5.空调系统原理分析与试验 | 20 | 填空、选择、简答 | 空调系统工作原理及结构 |
3.推荐教材及参考资料
(1)推荐教材
《动车组辅助电气系统调试》.校本教材
邱成.《动车组辅助电气系统与设备》.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2012年
(2)参考资料及其它
武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精品课程网站:http://www.wru.com.cn/jpkc/dczjx
中国铁路工人网http://www.tworker.cn/Index.htm
铁路工人论坛http://zqyung.i.club.sohu.com/